甘文锋:再次参加区议会选举,体验大不相同
发布人: 吴梦琦   发布时间:2023-12-18   浏览次数:


(甘文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博士生、香港屯门区议员)



香港第七届区议会选举终于成功落下帷幕!


作为这次选举的参与一分子,完成选举后有种完成历史任务的感觉。因为自香港国安法实行后,各个主要选举——即选举委员会选举、特首选举、立法会选举和区议会选举——都举行了一次,区议会选举尘埃落定,算是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选举循环。各个重要的治港者岗位最终都由爱国者担任,确保了爱国者治港的重要原则在香港终于初步落实,因此这次区议会选举也可以说是一次对抗“黑暴”的收官之战。


这次选举对我而言也是充满挑战,因为选举制度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都是全新的。


以直选为例,本来香港400多个小选区,如今合并成44个片区,每个片区采用双议席单票制。如果参加直选的话,本来候选人只需要专注在一个小区内宣传,这次变成要跑10个小选区了。


这届区议会选举和过往不同的是,除了直接选举的88席外,还有176席的地区委员会界别选举,简称“间选”。就是在香港的18个地区都分别设有地区灭罪委员会、地区防火委员会和分区委员会,简称“三委”,这些委员会的委员都是由政府委任的,由地区内的社区领袖、校长、屋苑法团主席、社区服务团体代表等人士组成。换言之,他们基本都是政府认同的爱国者,也是间选的选民。


这次选举,我参加了间选,而在我身处的屯门区,三会的委员有161人。可能大家会觉得:比起直选,选民不是少很多吗?那不是会容易很多?而这次的经验却与这一猜测相反,在我看来,参加新选制的选举,比起旧选制的区议会选举还要辛苦。



要参加选举,第一步当然是要获得提名。


在旧制的选举当中,我们需要取得所在小区的选民提名,一般会在街上开设街站,借此获得路过的选民的支持。另外就是通过长期服务一个小区,与某些当区选民相熟,希望他们能提名我们。而在新的选制下,参加间选要分别在灭罪、防火及分区委员会取得各三个委员的提名才能参加选举——这事真的不容易。


三会委员的住处分布在香港各地,而且涉及隐私问题,政府是不会向想参选人士公开他们的联络方法的。这意味着,要想找到他们并争取提名,需长期参与地区工作、出席不同的活动场合,在这些活动中认识他们并互相交换联络方式。


认识九位委员还不算是最困难的,不要忘记三会成员都是熟悉地区的社区领袖,他们有些在社区可能已服务了几十年,甚至是现任或前任区议员,要争取他们的提名,比起争取一般选民的选票要困难得多。


一般选民可能会因看见你在社区努力工作而给予提名,而三会的委员更为严格,他们要求你对社区的不同问题都有一定的了解。例如,你去找校长要提名,总不可能对区内的教育问题不了解吧?找屋苑法团的主席,岂能不了解屋苑管理的困难之处?因此,要取得三会委员的提名,绝不容易。


在取得提名后,要向三会的委员拉票。


即使参与地区服务很长时间,要认识全部的三会委员也不容易,因此很多时候需通过某些委员的引荐认识其他委员。但要明白,每个委员都是社区领袖或行业翘楚,他们在介绍你给其他人认识前也会认真考虑是否帮忙,再加上其他能够取得足够提名的候选人也都在社区内有一定的地位及知名度,因此间选的每一票都得来不易。


可以肯定地说,虽然间选只有百多位选民,但在和其他候选人争取选票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及心血,却绝不比直选的少。



参与间选,还不是我这次选举的全部活动。


我是前区议员,即使在上一届选举中落败了,却依然坚持在本地社区服务,和社区一起度过了疫情暴发以来艰难的四年,得到区内居民的广泛支持。因为这次选举的直选选区加大了不少,基本上所有候选人都不可能在整个选区工作过,所以我除了参加间选外,还要为友好党派的直选候选人在自己所在的小区拉票。


这个呼吁自己支持者投给另一名候选人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过票”,顾名思义就是将本来属于自己的选票过渡给其他人。


过票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没有操作过的人可能会想:“叫自己的支持者投另一个人,用不同方法把这信息告诉自己的支持者不就行了吗?打电话、街站宣传、寄宣传品入屋等等都可以呀。”


要明白的是,每个选民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是支持者,不是傀儡。他们可以因为不同的原因投票给你,不等同于会投票给你支持的人。不排除有一部分人会听从我的建议的可能,但更多的是会留意我所支持的人再决定是否跟从我的推荐,也有部分因为我没有参加直选,自行决定投给其他候选人,甚至亦有部分决定不投票。


因此,“过票”绝对是选举工程的一种专业技术,除了要合作准备宣传品、培训自己的义工了解被推荐的人选、多与被推荐人在区内出现当面介绍其强项及优势外,还有很多策略和细节,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就我个人体验来看,做过票的工作量,堪比自己打了一场选战。



参选和拉票后,迎来最重要的环节——参选日投票。


直选的投票时间从8:30持续到22:30,历时14个小时;间选则是从8:3014:30,共6个小时。


当天早上参加间选的候选人基本都在八点前就到间选票站门口准备。因为很多间选的候选人都要回到自己的社区做直选的拉票工作,因此在屯门区,我们十几位间选的候选人就立了一个“君子协定”:大家到9:30就离开间选票站,只留下义工继续拉票。因此我自己在投下间选的一票后,很快就离开间选的票站了。


早上到午饭的其余时间,我回到自己工作的小区做过票的工作。下午可以说是投票率较低的一个时段,因此趁这个时段,我又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投下直选的一票。


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票站?因为这次区议会投票,直选的票站是安排在选民所登记的住址附近,而间选则在18个区各设一个票站给当区的三会选民投票,一般位于地区较中心的位置。因此所有三会成员若要投足两票,需要分别到两个不同的票站。


若回顾投票当日,最大的新闻肯定是出票系统服务器出现故障,导致投票在晚高峰时中止一个多小时。


当时全港的票站都封站了,我们在票站看着一个个选民笑容满面地在饭后来投票,却因为这一事故无奈折返。10个、20个、50个……单单我和义工目数一个票站就有近200个选民因系统问题而投不了票,如范围扩大到全香港,多少人投票受影响可想而知。


有些人在2019年选举失利后,在地区继续工作四年,为的就是在这次选举中重夺议席;也有很多选民是希望在上次黑暴不公平的选举后,能够参与完善地区治理的投票。


那时站在票站外的我们,都希望选民在票站重开后能回来投票,但有选举经验的我们都明白,大部分人在回家后都会换衣服准备休息,不太可能再回来了。即使后来选举管理委员会把投票时间延长到午夜12点,不代表这些选民会回来投票。


这个失误无疑是很严重的,因此特首也责令相关部门要在三个月内完成详尽报告,向公众交待当天失误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出现。



最终投票完成,全港平均投票率为27.54%,共有约120万名合资格选民参与投票。如果没有出现服务器的问题,投票率估计还能再提高1.5%-2%左右。


很多媒体尤其是外媒热衷于拿这次的投票率说事。其实这个投票率还算是不错的。我们在地区拉票时经常听到很多市民提出,社会平静了,所有候选人又都是爱国爱港者,就没有特地出来投票的必要了。另外就是很多选民还不熟悉新选制,因此这次没有参与投票。


与世界多地的地区选举投票率相比,近三成的投票率其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当然,对香港区议会的研究还需要更长期的观察,毕竟这是改制后的第一次选举,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我认为投票率只是研究的一个面向,现时香港的施政重点不应还停留在选举层面,而应多关注治理问题。如何推动基层治理的优化、推动良政善治,应成为整个社会重点关注的议题。


新一届区议会的委任名单已在1212日公布,所有当选的区议员将在新年11日宣誓上任。如何做好地区行政的咨询角色、协助政府推动地区的民生政策,以及如何和地区的三会及关爱队合作为民谋福祉,这些都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及落实的重点。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