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 三位复旦代表出席
发布人: 王越   发布时间:2017-05-17   浏览次数:

新闻中心讯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式拉开帷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开幕式。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焦扬,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张维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等三位复旦代表赴京参加论坛,并出席14日下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


该会由中宣部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主题是“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会议聚焦“一带一路”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创新发展国际合作蓝图三个议题,形成智库共识、联合研究报告、协议联合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等多项成果。


焦扬认为,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在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合作中具有特殊作用。高校的功能定位和独特优势,决定了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这是高校“四个服务”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履行办学职能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契机。高校要在“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准确把握自身的特色优势,坚持正确方向,探索有效路径,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高校应集成优质学科资源,开展全面系统研究;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搭建互动共融平台;联合培养人才,以教育沟通民心。


张维为表示,“一带一路”成功概率较大,因为支撑其成功的是一整套在中国已经反复实践过的做法,即中国模式,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百国之合”的大千世界。“一带一路”创举中体现了中国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人为本,高度务实” “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协商民主”“公道中性”“有所为,有所不为”“认准方向,大胆地闯”“创造增量,盘活存量”“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及“形成不可阻挡之势”。“一带一路”正开始形成一种难以逆转之势。那种只有少数人可获利的“排他性”全球化可能因此而改变,一个更加包容的、更为人性化的全球化最终可能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张家栋表示,要发挥智库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最大功能,不仅要加强智库交流与合作,还要不断塑造智库的超国家功能,培育超国家的“一带一路”智库。他建议在成立“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一带一路”联合智库,由各成员国家和地区的智库代表组成,共同研究“一带一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设立“一带一路”联合攻关课题,设立联合研究基金,对研究项目应要求跨国参与与国际合作;建立“一带一路”智库学者互访计划,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设立智库互访项目基金,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间交流水平,并在相互交流中促进“一带一路”认同。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复旦大学依托智库合作联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校内外优势学科资源,成立丝绸之路研究院等高水平智库平台,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问题开展研究,持续向有关部门提供各类决策咨询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利用智库合作联盟深圳、厦门会议等契机,积极与海外智库沟通联络,已推动8个国家智库参与联盟,与上百家国际智库建立了联系,与47个智库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覆盖了中东欧、东南亚、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突出高校育人功能,着力加强各类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推出了“一带一路”访问学者项目,目前已迎来了“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的28位访问学者。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新闻文化网

网址链接:http://news.fudan.edu.cn/2017/0516/43747.html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