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教授参与授课,“形势与政策”课成北大“顶流”
发布人: 吴梦琦   发布时间:2022-01-12   浏览次数:


北京大学有一门课,授课教师是政治学者张维为、经济学家林毅夫、国际关系专家王缉思、故宫“看门人”单霁翔、新华社总编辑傅华、中央党校副校长谢春涛、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授课地点在有2000个座位的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除了出于安保要求的空座,场场爆满,学生们抽中课程要拼“人品”。


这是一门思政课,还有一个听上去很严肃正统的名字——“形势与政策”从201510月到201912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担任这门本科生课程的主持人,以“北京高校理论名师大讲堂”的形式,延请有理论造诣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参与政策制定调研、学习经历的知名专家,来讲授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北大的这门不照本宣科的思政课实实在在地“火”了。




程美东说,这门课能“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展现在讲堂上,让学生们真实地了解新时代中国的“形势与政策”。2015年夏季,接到上课“任务”,他就确认了一个出发点:课程必须根据当下大学生的特点来设置。

当下大学生有什么特点?“最大的特点是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广泛而快捷。”程美东说,“和专业课不同,这门课更多讲授的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学生与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几乎是一致的,双方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形势与政策”必须更新授课方式。第一个尝试,是邀请“外脑”授课。

我们的课永远在路上。”程美东说,年轻人始终走在时代前沿,而且,“形式与政策”要“解决”的是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想让思政课深入学生的大脑、深入学生的实际,绝对不能简单灌输,一定要去讲解。”

之所以请那么多校外专家授课,是因为课程的中心是讲党和国家的政策,政策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没有哪一个教师能有这个本事,把这些领域的问题全部讲清楚。我们请的‘名师’,往往还参与了该领域的政策制定,比一般学者更在一线。”程美东说。

此外,课程还将出版《北京大学理论名家大讲堂》系列丛书。目前第一辑已经出版,收录了张维为、傅华、单霁翔、林毅夫等8位名师大家的授课录音整理稿。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回忆,他讲座的主题是通过国际比较——特别是和西方的比较,把中国崛起和道路自信讲清楚。在正式讲课前,他特地跟学生们提了个“要求”——一定要互动,“提问越尖锐越好,不要有任何犹豫”。

张维为认为,研究中国道路、中国崛起、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等,如果经不起别人质疑,这个研究是没有水平的,“我们的研究要经得起最挑剔的质疑,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当时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受西方话语的影响还比较大,所以他们的问题也是关于选举、法治、限制政府权力等。”他记得有一个学生提问:“中国现在这个体制,政府权力太大了,这会不会必然导致腐败?”张维为回答:“这个结论现在来看不成立。社会财富爆发性增长的时候,如果监管跟不上,腐败就会高发。美国、日本、我们的香港都是这样。最后,香港成立了廉政公署。腐败问题都是通过弥补短板、建立法制、建立相对独立运作的反腐机制来解决的。”

张维为进一步解释,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可以解决腐败问题,这没有经验层面的证明。以“亚洲四小龙”为例: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在初步实现现代化后,采用了美国的政治制度;我国香港和新加坡大致还是原来的制度。最后一比较,谁把腐败问题治理得更好?当然是我国香港和新加坡。“另外,美国的大量腐败被合法化了。看一下希拉里的邮件,捐款多的可以当大使,这在美国都是合法的。当然,这种腐败合法化的做法只会损害美国自己的利益。”

时隔5年,张维为说:“今天我们的年轻人比当时自信多了,西方模式特别是美国模式已经走下了神坛。今天的学生大概更要质疑美国选举怎么选出那么低能的领导人?美国法治似乎总是更加有利于富人?美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如此之溃败,是不是与它三权分立的体制有关?”

程美东强调,思政课不能简单理解为是马院教师的工作,“思政课事实上是全员的工作,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从内容上来讲,“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国情课,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对国家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同,在充分认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自觉地行动,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一致。”程美东说,要实现这个课程目标,需要的是全员教育、全员参与。“学生对于中国国情有了充分了解基础上的认同,就会自然而然确立‘四个自信’,就会自觉地跟党中央保持一致,这门课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自然达到了。”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