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思考•张维为】走访百国后得出的结论
发布人: 吴梦琦   发布时间:2022-12-22   浏览次数:


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8411W7NV/?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大家好,让我们继续《回忆与思考》。让我们继续回忆与“文明型国家”论述起源的一些事情。


我上次谈到《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于20111月一书出版后,我也没有想到它一下子成了现象级的畅销书,短短三个月内,已经几度断货,六次加印,同时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议也愈加激烈。

当时一篇报道是这样写的:“在思想界,《中国震撼》的出版使得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的话题更加火热 ,将所谓“普世价值派”与“中国模式派”的论争推向白热化。网络上的争论更是尖锐乃至水火不容,赞声骂声响成一片”。

当时上海的《社会观察》2011年第五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张维为:《中国震撼》背后的故事。文章作者采访了我之后,这样写道,张维为引用了邓小平讲过的一句话‘听过枪声和没听过枪声的军人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一个地方有没有亲眼看过也是不一样的。”面对《中国震撼》所引发的一些指责,张维为表现得很淡定,也很自信。

我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跟有不同意见的人进行辩论。我的结论是独立思考和研究的结果,是走了一百多个国家后得出的慎重结论,是经得起考验的。”他认为,自己只是在奉行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看到的实际情况讲出来,既没有夸大,也没有美化,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即便从西方的视角来看,要否定中国的成功也很困难。“中国崩溃论”在西方讲了20年,现在不攻自破,基本没有什么人会相信了。张维为接着说,但是国内还有一种“中国崩溃论”沉渣泛起,估计最终也会崩溃,而且不需要20年那么长的时间。

这里我补充一句,这次总书记在二十大的报告中说,过去十年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十年前,美国驻华使馆发一条微博,然后中国国内的公知就开始带节奏,变成舆情事件,今天美国模式已经崩塌,中国公知的影响力也跟着迅速崩塌。美国驻华使馆现在每发一条微博,几乎都会成为翻车现场。

十一年前的那篇文章这样写道:近日,也就是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将于2016年整体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张维为表示,他不觉得惊讶。事实上,只要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主流学者差不多都是这个结论。其实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4年宣布,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与2014年,也就是8年前相比,超过了美国。关于贫富差距,张维为说,关键要有国际比较,“在中国你可以开车20小时,把一路看到的贫困加在一起,会少于在印度的孟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埃及的开罗等发展中国家城市开车2个小时看到的贫困”,踏遍世界各国,张维为在反复比较后,确信中国的扶贫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张维为在游走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自己对于现代性和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经验,因此他非常珍视这样的研究方式。“过去邓小平讲过一句话‘军人听过枪声和没听过枪声的就是不一样’,我觉得一个地方有没有亲眼看过也很不一样。”

张维为还谈到了自己走访百国的一些历险经历。一次,在尼日利亚最大的城市拉各斯,一个朋友开车带他去游览市中心,刚下车就被一群人包围了,很恐怖。他们迅速退回车上,这些人就围住车,把后盖箱都掀起来了。幸亏那个朋友很机智,拿点钱把这些人吸引到前窗,趁机倒车几十米,然后开走了。在非洲,这样的情况很多,一个外国人想在城市中心安全地散步半小时都是一种奢侈,因为会明显成为袭击的目标。“像上海这样女孩子可以晚上十二点散步的大都市,全世界没有几个,所以我觉得真的应该珍惜我们的成就”。

出生于上海的他,这些年在上海呆的时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发现上海已经在不少方面超越了西方国家的大城市的发展水平。张维为还谈了他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的工作以及对邓小平的印象。他说“我从来不把自己看作外来学者”,文章说,与很多海归派不同,张维为非但没有刻意凸显自己的海外身份,相反却更强调自己的中国背景。他会很怀念地谈起上世纪1980年代。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1977年张维为幸运地考进复旦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入外交部担任英文翻译。“回想起来,那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年代,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每天都充满变革,各种新政策不断出台。虽然有很多挑战,生活也很艰苦,但对我的人生很重要,也为我以后研究中国问题打下了伏笔。”担任邓小平的英文翻译,是张维为引以为豪的一段经历。邓小平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政治家罕见的大视野,尽管年过八旬,但是却像年轻人一样思维非常敏锐,而且思考的都是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后的事情,把中国发展的大战略、大步骤都设计好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张维为坦言他在《中国震撼》一书中总结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其实主要是研究邓小平思想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出来的。

在平常的交谈中,他也习惯很高频率地引用邓小平的言论。由于当时外交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超过30岁就不再担任口译工作,于是张维为转去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工作,随即申请到日内瓦大学的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攻读硕士和博士,之后在瑞士和欧洲从事研究和执教至今。多年来,张维为一直奔走于国内外,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崛起,分析中国的成就和问题,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发展模式,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尽到了一个学者的本分,实事求是地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他非常珍惜自己作为学者的独立身份。不受制于任何利益集团,不囿于任何学术偏见,自由自在地在世界各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张维为表示“希望这本书红过一阵子后,能够赶快回复原来平静的生活方式,静下心来做学问、思考、写东西”。

今天回头看十来年前接受采访的文章,我也感触良多,首先是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十来年就过去了;二是这十来年的变化太大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普遍不自信,现在已经整体上已经扭转过来了,这十分重要。我感到自豪的是在这个大转折过程中,自己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不久前,我主讲的,在东方卫视播出的,思想性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荣获了中国电视的最高奖项第27届“星光奖”,我一直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迅速走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央的文明型国家,必须有一台经得起国际比较的思想性政论节目,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我们就开始了这样的尝试,一路走来,这种努力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肯定,得到了“星光奖”评委的认可,最终脱颖而出,我也感到非常高兴。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版权所有|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